10月26日,醞釀已久的“奶粉進藥店”項目在北京開始進入公共測試階段,醫(yī)保全新、嘉事堂、金象和永安堂4家試點藥店的5個門店率先開賣,市民可通過奶粉自動售貨機購買嬰幼兒配方奶粉。
不過,市民對此反應冷淡,在“公測”當天,4家試點藥店的5個門店僅賣出9罐奶粉。而且戲劇性的是,在“公測”次日,試點藥店的自動售賣機就因“系統(tǒng)故障”停擺。停擺10天后,11月7日,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,“奶粉進藥店”試點售賣機在經過系統(tǒng)調試和完善后已恢復正常運營。
11月8日,在永安堂朝陽門內大街店看到,藥店門口已經擺出“奶粉進藥店”的招牌,藥店大廳設置了“嬰幼兒配方奶粉專區(qū)”,3排組合柜里,奶粉分別存放在封閉且透明的塑料格子里。蒙牛、伊利、飛鶴、貝因美、多美滋、雅培等多種品牌的奶粉都有售賣。這樣的設置在永安堂燈市口店、金象大藥房西四北店幾乎相同。
了解到,藥店賣奶粉不設柜臺,不收現金,消費者需要在ATM上購買,運用當前先進的二維碼掃描技術和電子支付來完成奶粉的買賣交易,而且藥店賣的奶粉品質、價格與超市相比并無明顯優(yōu)勢,不少消費者都持觀望態(tài)度,真正購買者寥寥可數。
“如果價格優(yōu)惠的話,我們會考慮在藥店購買奶粉,不過現在還不了解情況,看看再說!奔易|四附近的李女士告訴,“我兒子剛滿1歲,奶粉的質量還是我們最關注的,對于藥店把關是否嚴格還有待觀察!
住在西四附近的周先生大多數時間是在超市購買國外品牌的奶粉,他明確表示,“奶粉在哪銷售不要緊,關鍵是要保證質量,對于出過事故的奶粉,即便在藥店銷售,我們也是絕對不會購買的!
據了解,北京藥店銷售主要涉及品牌方、藥店方、物流方和運營方四方面。其中,物流方是嘉禾嘉事,運營方是友寶公司,主要負責藥店的二維碼自動售貨機,4家試點藥店主要提供場地、產品咨詢服務等。目前,進行試點銷售的各大藥店需要取得食品藥品監(jiān)管部門嬰幼兒配方乳粉流通許可后,才能設專柜銷售嬰幼兒配方乳粉。
那么藥店作為最后一道關口,如何控制質量安全風險呢?商務部相關機構負責人介紹說,首批進入藥店的奶粉都將加入電子標簽,同二維碼構成雙重安全質量保證。
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國際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許京則表示,為了保證奶粉質量,所有試點的奶粉將參照藥品來管理,但他也表示,目前并沒有相關的監(jiān)管細則。